樱桃——苗期疫病与防治

2020-05-09
来源:

(一)病症

樱桃树苗期疫病主要为害樱桃树幼苗的当年生枝条和叶片。叶片染病时,病斑为褐色或黑褐色的圆形或近圆形斑,并呈萎蔫状。枝条染病时,,病斑初为不明显的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斑边缘明显。病斑蔓延绕茎1周后,病斑上部枝叶迅速凋萎枯死。一般刚嫁接成活的枝条或新梢易染病,2年生或多年生枝条不易染病。未木质化新梢染病后,病部明显缢缩。

(二)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该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其中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高,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树苗茎部或近地面的叶子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发生的孢子囊,借雨水传播为害。病菌生长发育的适温为30℃,最高为38℃。田间25 -32℃,相对湿度85%时发病重,在胶东半岛地区一般夏天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睛,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h,病菌即完成侵染,2-3d就可发生1代,因此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的毁灭性病害。

(三)生产中的发病原因

1.土壤排水不良

在夏季汛期来临时,排水不良或土质为黏壤土的地块,易使田间湿度过大,导致该病发生。

2. 栽植过密,苗木徒长,抗病力弱

部分苗木生产单位为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最短的投资受益周期,不仅使苗木群体数过大,而且为使当年出圃的苗子达到一定的标准,不惜大量使用激素和以氮肥为主的化学肥料,导致树苗徒长,抗病力弱,从而使病菌容易侵染。

3.对该病认识不足,防治不力

疫病作为为害樱桃树苗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尚未发现有关的资料介绍,生产单位对该病认识不足,预防不及时,发病后用药不当,贻误时机,造成该病的流行暴发。

(四)综合防治措施

(1)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繁殖苗木。

(2)栽植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667平方米以1万-1.5万株为宜。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和激素的使用量,增强苗子的抗病力。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