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癌病(见图6-15)
1)症状及发病规律
又叫根头癌肿病,主要发生根颈处和大根上,有时也发生根上。主要症状是在根上形小不一的肿瘤,苗圃中一般可20-50mm,大田内最大可达300mm之巨。初发病时,为灰白色或淡褐色小瘤,光滑、皮软,以后速渐变成深揭色,表面凹凸不平(图6-15)。樱桃感染此病后,轻者植栋生长缓慢,树势衰弱,分枝少而短,结果能力严重下降,重者全株枯萎死亡。
根癌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大都存在于癌瘤表层,当癌瘤外层分解后细菌被雨水或灌溉水冲人土壤,通过伤口人侵寄主。传播媒介除水外,还有土壤昆虫。土壤环境与发病关系较大,土壤湿度大、黏重的易发病;不同砧木的抗病性不同,马哈利樱桃较抗病,酸樱桃甜樱桃实生砧、考特砧不抗根癌病。
2)防治措施 建园时应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避免在老果园更新或间伐的重茬地上建园或育苗;引种和从外地调入苗木时选无病壮苗,尽量减少机械损伤,栽前用根癌灵(K84)30倍液或中国农业大学植病系研制的抗根癌菌剂2-4倍液施根;对已发病的植株,可在生长季扒土切除肿瘤,用以上2种菌剂浇淮患处杀菌;对幼树可在春季扒土晾晒,并用上述菌剂灌根。
2. 根腐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 根腐病在甜樱桃树上多发生于5-15年生初盛果期的树,5年生以下幼树和15年生以上大树很少发现。发病部位多从根颈开始,逐渐蔓延到粗,大侧根。皮组织被破坏,出现演烂,最后腐烂。树势因此衰弱,花量增多,但坐果奉低,果实发育不良,变小,致使整树死亡。病因不明。
2)防治方法
第一,及时检查,刮除病斑,用波尔多液消毒。
第二,加强樱桃园土肥水管理,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选择抗病力强的马哈利樱桃或中国樱桃的裁培品种扦插苗作砧木。
3.黄叶病(见彩图16)
1)症状及发病规律 该病除为害樱桃外,也为害苹果、梨、桃和杏等。症状多由新梢顶部嫩叶开始。初期叶肉变黄,叶脉两侧仍为绿色,叶片呈绿色网纹状。严重时叶片全部变黄,全叶呈黄白色,叶缘祜焦,提前脱落,新梢顶部枯死。黄叶病多因缺乏铁元素而引起。铁对叶绿素的合成有催化作用,又是构成呼吸酶的成分之一。缺铁时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植株表现出褪绿、黄化甚至变白。黄叶病一般在盐碱地和钙质土壤樱桃园发生严重。
2)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果园管理,对发病重的果园要加强综合管理。春旱时要灌水压碱,挖排水沟,增施农家肥,或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使被固定的铁元素释放出来,成为可溶性易被植物吸收的铁元素。
第二,适当补充铁元素。发芽前,对病树干喷施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液(硫酸铜:硫酸亚铁:生石灰=1:(1~1.25):160),有控制病情的作用,但有效期较短。如用硫酸亚铁与农家肥按1:5的比例,混合施人土中(结合施基肥) ,每株施2.5~5kg,有效期为2年。
4.枝干干腐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干腐病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发病初期,病斑暗褐色,不规则形,病皮坚硬,常溢出茶褐色黏液,称为“冒油”。病部干编凹陷,周缘开裂,表面密生小黑点,重者可枝枯死(见图6一16)。
2)防治方法 ①增施基肥,加强管理,使树势健壮,减少病菌的感染机会。②大树在萌芽前喷I次3°Be'石硫合剂。③发现病斑要及时将病斑刮除,刮后用石硫合剂进行消毒,及时剪除病枯枝,减少病菌来源。
5.果树腐烂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 该病多发生于主干、主侧枝及杈等处。发病初期,病斑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形状不规则。病部皮层组织腐烂,红褐色,有酒糟味,病皮易剥落。在春季发病盛期,病部表皮常流出褐色汁液。发病后期,病部干缩下陷,呈黑褐色,其上产生小黑点。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发病时期有差异。在陕西西安地区,一般从2月下旬开始发生,2~3月发病数量最多。4-6月次之,7-8月发病较少,9月以后病害又有回升.11月后病菌扩展较慢症状不明显。
2)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②及时剪除病枯枝,清除病树、僵果及残桩等,集中烧毁。剪锯口周围死伤组织应涂10°Be石硫合剂保护,以避免感染。③在果树发芽前,刮净病斑和粗翘皮之后,全树喷布5%菌毒清水剂100倍液,重点喷布3~4cm以上的粗枝。7月上旬,轻刮落皮层后,对主于及大枝的中、下部涂刷843康复剂5~10倍液,刷药时注意不使药液碰到叶片,以免发生药害。
6.膏药病
1)症状及发病规律 发病的枝干好像贴了膏药一样,处处发生灰黑色、茶褐色或者紫褐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像薄罗纱一样的霉。
2)防治方法,落叶期间喷布5°Be'石硫合剂。被害严面时前去音药体,涂上石灰水,或喷布石硫合剂,公尔多液等。
7.樱桃烈性溃疡病
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首次报道该病。其病原物为病毒(TOBSV)。树体发病后严重减产并逐渐枯死。自然寄主甜樱桃。病树各部分都有症状。因叶片中段和主脉坏死用曲叶柄及叶中脉也扭曲。叶片症状在显向一侧或下方扭制房尤其是春天刚展开的时片。部分枝梢也发生坏死,并则死部分弓形弯曲。新梢早期生长枝极短,病树呈丛生状。有些梢坏死,,致使生长呈独特的弯曲状,并产生流胶现象。病树花线题,有的发生扭曲或坏死,果实症状因不同品种而异,多数品种发实因产生下陷圆形斑而变畸形。该病毒由嫁接传染,潜伏期1年。
7. 樱桃皱缩花叶病(Chery Rugose Mosaic,见彩图17)
此病1939年于美国加州被发现。1976年证实其病原为樱桃坏死环斑病毒(PNRSV)的一个株系。自然寄主为甜樱桃。感病植株在被侵染的第2年产生类似樱属坏死环斑病毒的冲击症状。此病属慢性型症状,先在叶片上出现褪绿斑驳,其后病叶皱缩。病叶在6月末或7月初脱落。有些叶片上的褪绿斑变为坏死斑,其后从叶基部脱落。发病较轻时,病叶可延缓到整个营养生长期而不脱落。大多数病毒分离物引起叶片过度生长(增生)。过度生长可发生在叶片的任何部分,但大多数接近叶片基部和中部。病树开花延迟,果实成熟晚。除嫁接传染外,还能通过花粉传染。潜有期9-10个月。
9.甜樱桃核果矮缩病毒(系)Prune Dvuaft Vinus (Sain)in Swee Chery)核果矮化病是多种病毒(或株系)复合侵染所致,其中引起甜慢桃矮化的病毒主要有以下几种:
(1)樱桃烟绿环斑病毒(Chery Chortie Ring Spu)D1963年于中欧首次被发现。在一般的樱桃园中,病株的出比社和产量明显降低,而且酸樱桃的受害远比甜椰桃严重,最多可减产94%96%。症状表现:病毒侵染1~2年后,在春天的叶片上,出现淡绿色或浅黄绿色环斑,既点或带状物。有些品的叶种斑点很小,呈麻点状。冲击症状仅在侵染的下1年出现很短时间以后即隐蔽不显。慢性型病树,在侵染当年多为潜伏侵染,或在个别枝梢上表现症状。在1年生甜樱桃树上,往往在下就叶背面叶脉的边缘出现小的增生。由嫁接传染,也能通过花粉传染。
(2)櫻桃褪绿坏死环斑病(Chery Chortie Necrotice RingSpot)。
该病毒于1963年被发现并命名,为核果矮化病毒的一个株系。严重影响樱桃嫁接成活率,病树的生长量和产量显著减少。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对环境条件的反应极为敏感,遇到霜冻或干旱,病树大多枯死。自然寄主有甜樱桃酸樱桃樱桃李等。症状表现:在春天刚展开的甜樱桃叶片上,出现褪绿环纹和坏死斑点。坏死斑点破碎后,叶片形成穿孔。在幼树或有时在结果树的下部叶片沿叶脉附近形成暗绿色突起有些品种产生细线纹的同心环纹。结果树大枝上部的叶片,往往容易观察到明显症状。此病毒以嫁接传染为主,并可通过花粉传染。潜育期因传染时间不同而异,早春传染,当年即显症状,其他时间则在来年表现症状。
(3)樱桃环斑花叶病( Cherry Mosaic)。
1965年匈牙牙利首次发现,为核果矮化病毒的一个株系。此病毒单独侵染可导致苗木和结果树的中度减产,但与坏死斑驳病毒或樱桃卷叶病毒复合侵染则为害加重。自然寄主为甜樱桃和酸樱桃。在病株叶片上产生浅绿色和黄绿色斑驳,有时班驳为浅红褐色。班驳呈大小不等的环状半环状或带状,在透射光线下最易识别。花叶症状为扩胶型,很容易消失,病毒主要由嫁接传染。
(4)樱桃环状斑驳病(Chery Ring Motle)。
英国早有存在,直到1971年才被确认为物身物病毒的此病毒在个株系。单独侵染时,为害性虽小,但与樱桃资病毒复合侵染则为害加重,导致甜樱桃的病春成树霉环斑病黄化症或严重的锉叶症状。自然寄主为甜樱桃,在受到侵染的甜樱桃叶片上,产生淡色褪绿班和环斑。主要由嫁接传染,也能通过花粉传染。潜育期最长8个月。
(5)樱桃黄色花叶病(CherryYellow Mosaic )。
1965年在匈牙利首次报道,为核果矮化病毒的一一个株系。此病毒可减少苗圈中嫁接成活率,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自然寄主为甜樱桃。病毒对结果树多为潜伏侵染。野生樱桃实生苗和幼树常表现症状。有些品种如滨库,在幼树叶片的背面,沿主脉中部形成肉质鸡冠状的增生,叶片往往扭曲变形。在野生樱桃实生苗上,主脉周围出现鲜黄色病变区或黄色环斑。主要通过嫁接传染。
(6)樱桃黄色斑驳病( Chery Yellow Mottle)。
1972年在英国的樱花上被分离得到,为核果矮化病毒的一个新株系。其自然寄主为小樱桃的Amanogawa品种Kwanzan 品种等。在日本樱花的叶片上产生淡黄绿色或黄色环斑、线纹斑和斑点,主要通过嫁接传染,潜伏期8个月。
10.樱桃叶褐斑穿孔病
1)症状和发病规律 樱桃叶褐斑穿孔病是樱桃主要的叶部病害。叶片发病之初,形成针头大的紫色小斑点,以后扩大并相为圆形褐色病斑,直径1-5mm,上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块及子囊壳)最后病斑干缩,穿孔脱落。
叶片褐斑穿孔病孔病的病原菌,以子囊壳在被害叶片上越冬,次年孢子飞散侵染。一般5~6月间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一直延续到落叶。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影响翌年产量。
2)防治措施 加强樱桃园的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结合冬季修剪,彻底剪除病枯枝清扫病落叶残果,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病原。
发芽前喷4-5°Be'石硫合剂,平原地樱桃因于6月下旬,7月下旬和8月下旬各喷1次160-18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山丘地果园于7月中旬和8月中旬各喷1次200信倍量式波尔多液。根据降雨情况,分别在谢花后和采果前喷1-2次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防治效果都很好。
11.樱桃叶斑病
1)症状和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在叶片正面叶脉间产生色泽不同的死斑,斑点形状不规则,斑不大,但数斑联合可使叶片大部坏死,叶背面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叶斑病菌在病叶上越冬,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在樱桃的花期,成熟的孢子从子囊中散射出来,在多雨、多露的条件下,孢子便发芽侵人叶片。人侵后,经1~2周的潜伏期即表现出症状,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该病菌通常不侵染幼小叶片。叶斑病在甜、酸樱桃都发生,造成落叶和落果,严重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
2)防治措施可参照褐班穿孔病。
12.流胶病
1)症状和发病规律 流胶病是樱桃常见的枝干病害。病株自春季开始,在枝干伤口处以及枝权夹皮组织处分泌树胶。流胶后,皮层及木质部腐朽,易感其他病害,表现为树势衰弱,最后死亡。
流胶病的病因不明。据观察此病与树体健壮程度、伤口多少和土壤通气状况有关。树势强的流胶病轻,弱的易发生此病。伤口多的树易发生流胶病。降雨大或果园严重积水的情况下流胶重,枝干冻害、日灼病虫害、土壤站重、排水不良、大水侵灌、修剪不当等都可诱发流胶病。
2)防治措施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只能以预防为主。要加强果园的综合管理,多施有机肥料,增强树体的抗病能力;避免在黏土地建园;注意排涝,雨后、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松土,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尽量少造成伤口;搞好病虫害防治,特大伤,冬春季向枝干涂白涂剂,以防止冻害和日灼。
13. 褐腐病(见彩图23)
1)症状及发病规律 该病主要为害樱桃、李和杏等核果发树,也为害花、叶枝,但以为害果实最严重。果实从幼果期就的受到为害,接近成熟和成熟期发病重。病果初期果面上发生揭台圆斑,后病斑扩大,果肉变褐色,表面长出灰色霉层。病菌在病柱或病果上越冬。春天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分子孢子可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官,造成花腐,也可经伤口和皮孔侵人果实引起果腐。花期低温高湿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或多雾易引起果腐。
2)防治方法
第一,消灭菌源。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和僵果,集中烧毁,同时深翻土地。
第二,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虫伤口。
第三,发芽前喷5°Be'石硫合剂。